2021中国人民大学专硕440
简答题:
❶简述结合准社会互动理论,谈谈直播带货现象
❷从19世纪末至今,全球传媒行业有几次兼并、垄断浪潮,请简述浪潮梗概和特点
1 简述结合准社会互动理论,谈谈直播带货现象
答题思路
本题考察同学们对“准社会互动理论”的理解,然后运用平时对于直播带货现象的积累,进行联合分析阐述。首先对“准社会互动理论”进行名词解释,然后从平台、主播、受众三个方面解读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的直播带货现象。
参考答案
准社会互动理论最早由芝加哥学派学者霍顿和沃德华提出,是指受众为了满足自身的某种需求,借助特定媒介工具,在特定的媒体角色曝光情景下,与媒体角色非面对面的,单向的互动。其中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的社会化互动也可以解释直播带货中的现象。
一、平台监管不严,虚假广告丛生
受网站的“议程设置”与直播方式的引导,在所有的直播带货中,主播戴着“面具”与受众互动交流,他们准确把握受众的心理,表现出受众所期待的样子与行为。由于网络互动直播平台对于直播设备与直播场合的限定力度较弱,使得许多主播不惜通过夸大产品功能、曝光所谓内幕、引战等形式标榜个性,并用这种方式来刺激和满足受众的好奇心与窥探欲,从而增加成交量,而不去考虑这些产品本身对受众的影响。
二、名人效应异变,高估产品价值
主播在推广产品的过程中,会让粉丝将对主播的关注度转移到产品中。特别是在名人直播间购买产品,会使粉丝与他们最喜欢的名人建立更高水平的心理友谊和一致性,促使粉丝追求幸福的生活方式和愉快的物质财富。心理上的友谊使名人效应发生异变,粉丝对自己喜欢的名人表现出好感,并与他们建立更紧密的心理关系,而过度衡量带货商品的价值。
三、群体暗示干扰,粉丝盲目购买
在网络互动直播平台中,主播与受众的互动主要是通过暗示这种方式形成,主播通过对受众个体的影响,从而在直播的群体情境中实现对受众个体意识的驾驭与控制。在群体心理场中,个人会受群体情境的影响,从而无意识地做出行动。身处直播情境中的个体会不由自主地受到直播情境暗示的感情与行为影响,而不去考虑这种暗示对自身产生的实际效用,从而增加盲目购买率。
2 从19世纪末至今,全球传媒行业有几次兼并、垄断浪潮,请简述浪潮梗概和特点
答题思路
本题考察对于外新史和传媒经济学的应用,需要同学们了解19世纪末以来的相关知识进行整合,再结合题目作答。首先要列举出五次浪潮的时间,简单列举知名公司的合并,然后从规模、结构、地域等层面列举出浪潮的特点。
参考答案
一、第一次浪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为了获取最大的利润,降低成本扩大规模,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主要国家的报业开始走向集团化。之后的几十年,西方报业集团急速发展,既有纸质媒介又有广播电视产业的综合性媒体集团成为新闻传播产业的主要存在形式。
二、第二次浪潮——20世纪80年代
由于对影视产业竞争状况的理解变化,美国政府对影视产业所有权规制政策进行了调整,引发了电视业并购重组的潮流。例如,美国广播公司被城市通讯资本以35亿美元收购,默多克收购了六家电视台并组建新的电视网即福斯公司。
三、第三次浪潮——20世纪90年代
随着电子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西方国家纷纷修改传媒法和电信法,推动电信产业和传媒产业的重组和融合。这一阶段,电影企业与广电企业的融合进一步加深,影视市场日益集中到几个大型企业集团手中。
四、第四次浪潮——21世界初
互联网技术的推广和新媒体的发展深刻改变了传媒产业格局,美国著名三大广播公司全部被兼并,NBC环球又为康卡斯特所收购。在电影方面,索尼公司收购米高梅,迪士尼收购皮克斯工作室、漫威工作室,开启了内容生产的横向扩张。
五、第五次浪潮——2010年至今
网络视听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在传媒变革中发挥了引领作用,付费电视订阅数不断减少,掐线族逐渐成为趋势,流媒体平台成为传统影视巨头布局的重点,传统媒体间也掀起了大规模的资源整合浪潮。
六、兼并、垄断浪潮的特点
媒体合并规模大、范围广、来势猛、高潮选起;从媒体本行业的合并扩展到跨行业的合并,改变了媒介原有的形式和结构,形成了广播电视业与电信业、电脑业、出版业的相互融的新格局;从国内媒体的合并扩展到跨国媒体的合并;强强合井、巨额购并增多,并购额连创新高。
参考文献
[1]郭景哲,外国媒体大并购的特点、成因和我们的思考,声屏世界,2000,
[2]洪 丽,试论世纪之交的全球媒体并购,国际新闻与跨文化传播[C]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原文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419443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