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渠道的销售都离不开三要素:人、货、场。人即流量,货即产品,场即场景。
一、人(流量)
流量最重要的模型是“漏斗模型”,从展现到观看到点击到下单最后成交,通过每一环节的转化,最终沉淀销售额。
我们看最重要的一个公式,GMV=展现量×点击率×转化率×客单价×复购率。其中,展现量的大小代表你获取流量的能力,转化率代表你承接流量的能力。展现量和转化率做的好,直播间的业绩就不会太差。
1、展现量
站在平台的角度,你能为平台贡献多少价值,决定了平台会分配多少流量给你。这个价值是什么?就是用户的停留时长。带货直播间有一个特点,并不是你的成交转化率高就一定有很高的场观。有些直播间的成交转化率不高,但是直播间场观却非常高。这背后的逻辑就是有些直播间虽然成交转化率不高,但是用户的停留时长做的好。
2、转化率
直播间的转化率有好几个,点赞率、评论率、转粉率、购物车点击率、下单转化率、成交转化率,每一个做好都能提升用户的停留时长,从而获得更多的流量曝光。如何提高直播间转化率?
1)精准流量
直播间流量是否精准,也是决定转化率高低的一个表现。流量精准是直播带货的前提,在冷启动阶段,给直播间打标签是非常重要的。
2)利用人性
人性三个字:贪、嗔、痴。
利用贪,人都有贪小便宜心理,所以直播间可以通过各种福利来留住观众,如福袋、抽奖、福利产品等方式,营造一种促销氛围吸引观众、刺激消费。
利用嗔,损失厌恶心理,失去的痛苦大于得到的快乐,所以,制造稀缺感,利用紧张的气氛烘托产品的抢手。
利用痴,利用猎奇心理,越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所以,差异化地制造场景的独特性,吸引用户的注意力。
二、货(产品)
产品才是直播间的生命力。直播的每个阶段对产品的要求是不一样的。0-1阶段,考验的是排品的技巧和话术;1-10阶段,考验产品的品质和售后;10-100阶段,考验的是产品的供应链能力。
1、选品
选品要结合直播间的销售策略制定,选大众品还是小众品,单品还是多品,低客单价还是中高客单价,只有直播间定位好之后,选品才有方向。不管是单品直播间还是过款直播间,排品都很重要。单品直播间要把产品做拆分,选关联品或者拆解SKU等方式。过款直播间需要准备引流款、
2、排品
排品的目的是承接直播间流量,提高客单价和销售转化率。为什么排品能提高客单价?通过巧妙的排品策略和主播的销售引导,品与品之间形成连带关系,让观众购买A品后能再买B品、C品...这就需要产品之间要有一定的关联度,而一个糟糕的排品策略显然是无法做到的。
1)引流款
引流款的目的是用来做数据、拉流量的,不赚钱或者少赚,甚至亏钱。一般放在开场或者直播数据下滑阶段。主要做停留和互动数据。
2)承接款
承接款用来承接流量,当引流款拉起流量之后,需要用承接款承接住流量做转化,主要做UV数据。一般与引流款相关联,能接住新流量,同时也能转化引流款留下来的观众。
3)利润款
利润款是直播间的正价款,主要做GMV数据。正价款能否转成功决定了直播间的成本。
4)测试款
主要是用来测试是否有爆款潜力,测试成功则作为下一场直播的主推款。
三、场(场景)
场景不能简单的理解为直播间看到的画面,而是一个复杂的销售场景,场景其实是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集中点。所谓的信息流就是通过直播间场景的构建,主播对产品的解读,打破信息不对称,给观众建立一种信任感,从而促进销售转化。资金流和物流可以理解为直播间交易的流程。
好的场景往往是建立在有趣、有料、信任的基础上的,有趣、有料能吸引人,信任能促进转化。好的场景会让观众驻足观看,让观众眼前一亮,“这直播间挺有意思”“这主播挺有个性的”“这是什么产品?好用吗?”。好的场景能打消观众的顾虑,在观众心理建立信任感,从而放心购买。
糟糕的直播间往往输在场景上,主播话术乏味,只会念说明书。直播间画面不吸引人,重点不突出,吊不起观众的胃口。
原文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442765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