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章 职业理念
第一节 教育观
1.素质教育的实质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一视同仁)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成绩+其他 不占课)
素质教育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关注特点特长 因材施教)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新 做 支持 走出去 动手操作)
背诵口诀:“提素个性创两全”。“提素”即提高国民素质;“个性”即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创”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两全”即面向全体学生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观
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调动积极性 鼓励学生参与 考虑学生意见)
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教会方法)
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更重过程”(鼓励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自主学习)
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道德、人格)
助记口诀:“学习过人”。“学”即以学习者为中心;“习”即教会学生学习;“过”即重结论更重过程;“人”即关注人。
3.教育观--材料题答题格式
(请结合材料,从教育观的角度,评价X老师的教育行为)
(1)【材料中,X老师的行为是(不)恰当的,(不)符合...的相关要求,(不)值得我们学习。】
(2)【首先,...(知识点1即分论点1),...(分论点解释)。材料中,...(结合材料说明),体现了...(分论点1)】
(3)【其次,...(知识点2即分论点2),...(分论点解释)。材料中,...(结合材料说明),体现了...(分论点2)】
(4)【最后,...(知识点3即分论点3),...(分论点解释)。材料中,...(结合材料说明),体现了...(分论点3)】
(5)【综上所述,...(照应开头,总结启示)】
开头示例:
材料中,孙老师的行为是恰当的,符合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值得我们学习。
中间部分示例:
首先,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强调在教育中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材料中,孙老师关注到了沉默寡言的转学生阳阳,帮助他获得提升,体现了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
其次,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性,素质教育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材料中,孙老师发现阳阳的体育成绩很好后,鼓励他竞选体育委员,体现了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理念。
最后,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应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材料中,孙老师采取各种方法帮助阳阳在语言表达、与同学相处、学习成绩等多方面取得了进步,体现了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结尾示例:
孙老师的教育行为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深刻践行素质教育的理念及新课改的教学观,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第二节 学生观
1.“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遵循规律)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有潜力、有进步、有信心)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犯错->容错)
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完整的人(有情绪、有个性)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因材施教)
学生和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换位思考🤔)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有思想->尊重想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调动积极性)
学生是责权的主体(责任、权利、保护学生权利)
助记口诀:“两独一发”。“两独”即“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一发”即“学生是发展的人”。
2.全面发展的学生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绩+其他)
3.教育公正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以教育机会均等为原则的教育公正
入学机会均等
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面向全体学生->一视同仁)
取得学业成功的机会均等
有差异的学生的共同发展
学生性别差异与共同发展
学生的民族差异与共同发展
学生的地域差异与共同发展
学生家庭背景的差异与共同发展
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差异与共同发展
3.答题结构同教育观答题结构
第三节 教师观
1.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
教师职业角色的转变
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启发、引导;育人、道德、心理、进步)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自制教具、编写教材、引入开发出了课程资源、优化课程)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研究、写论文;课程研究;学术交流活动)
从学生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走出学校、面向社会)(考点考频低)
助记口诀:“见醋放盐🧂”。“见”即“建”,对应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醋”即“促”,对应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放”即社区型的开放教师;“盐”即“研”,对应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尊重、表扬、鼓励)
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帮助、引导、启发)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心理活动、日志、案例、教学后记)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与同事、家长合作)
助记口诀:“赞助盒饭”。“赞”即对学生尊重、赞赏;“助”即帮助、引导;“盒”即“合”,即与其他的教育者合作;“饭”谐音“反”,强调反思
2.教师职业的劳动特征(单选)
主要有:
复杂性(教育目的全面性;教育任务多样性;劳动对象差异性;教师不仅教书还要育人)
创造性(因材施教;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学机智;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示范性(指教师的言谈举止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学生会模仿教师的行为)
3.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chijijixiaozhang/article/details/125980681?ops_request_misc=&request_id=86fa00e5b30942b38e8e408545b0f665&biz_id=&utm_medium=distribute.pc_search_result.none-task-blog-2~blog~koosearch~default-19-125980681-null-null.268%5Ev1%5Econtrol&utm_term=%E7%A7%91%E7%9B%AE%E4%B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