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下小学科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计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子日: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悔焉。”《论语》中这句话体现的教育思想是()。
A.启发诱导 B.因材施教
C.有教无类 D.诲人不倦
2.小学教育要抓住儿童发展的“关键期”,这是由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均衡性 D.个别差异性
3.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宗迪恩会议上提出:“每一个人——无论他是儿童、青年还是成人-都应能获益于旨在满足其基本学习需要的受教育机会。”这是提倡教育应具有()。
A.全面性 B.全民性
C.基础性 D.义务性
4.2016年颁布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明确提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核心是()。
A.公民教育 B.宪法教育
C.纪律教育 D.核心价值观教育
5.做“好老师”应该具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的特质。这是由下列哪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的?( )
A.邓小平 B.江泽民
C.胡锦涛 D.习近平
6.在设计教育调查问卷时,应避免将权威论断、个人观点包含在问题之中。这体现的问卷设计原则是()。
A.面向对象 B.价值中立
C.语句简洁 D.避免社会认可效应
7.小学生疾跑后不能立刻站立不动或坐下,须继续慢跑一小会儿,主要原因是()。
A.防止低血糖晕倒 B.有利于氧债的偿逐试
C.防止重力性休克 D.有利于心功能恢复
8.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若要求学生完成较容易的学习任务,教师应指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度控制在()。
A.较高水平 B.较低水平
C.中等水平 D.任意水平
9.小学生在背诵一篇较长课文时,往往中间部分比开头和末尾部分遗忘较多,这是因为其记忆受到了()。
A.前摄抑制 B.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C.倒摄抑制 D.倒摄抑制和干扰抑制
10.划分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主要依据是()。
A.学生是否主动学习 B.学习目的是否为解决问题
C.学生是否理解学习材料 D.学习内容是否由学生发现
11.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得到教师的关注、赏识与期望后,常常表现出更积极的学习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
A.蝴蝶效应 B.鲶鱼效应
C.马太效应 D.罗森塔尔效应
12.在创造性思维训练中,教师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多地举出“杯子”
的用途。这侧重培养的是()。
A.思维的独创性 B.思维的灵活性
C.思维的流畅性 D.思维的深刻性
13.校歌、校徽、校标等是学校课堂的一部分,这类课程属于()。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性课程
14.将课程编制过程划分为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价结果四个阶段,并被誉为“课程评价之父”教育家是()。
A.卢梭 B.杜威
C.泰勒 D.布鲁纳
15.在学习《长城》一课时,通过阅读课文和观看长城的影像,学生感受到万里长城的雄伟和壮观,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油然而生。这一教学活动主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是()。
A.知识与技能 B.认知与技能
C.过程与方法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6.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展示圆形纸片、硬币,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然后总结圆的特点。这一教学过程主要遵循的是()。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7.学期末,李老师对小明作出的评语是:“这个学期你上课听讲比以往认真,积极回答课堂提问,能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有很大进步。继续加油,我看好你哦!”这种评价属于()。
A.绝对评价 B.相对评价
C.量化评价 D.质性评价
18.在某些偏远地区的小学,将不同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教师在同一节课里以直接授课和完成作业等交替进行的方式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施教。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属于()。
A.个别教学 B.课堂教学
C.混合教学 D.复式教学
19.王老师在《两小儿辩日》教学开始时说道:“孔子是我国古代学识渊博的大教育家,有一次却被两个小孩子提出的问题难住了,为什么呢?学习了这篇文章后,你们就知道了。”这种导入方式属于()。
A.设疑导入 B.直接导入
C.经验导入 D.活动导入
20.教师布置的作业应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这体现的作业设计基本要求是()。
A.形式多样 B.难度适宜
C.尊重差异 D.注重创新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启示。
22.简述小学班主任对学优生的教育策略。
23.简述教育观察法的基本步骤。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24.材料:
在一次关于学生个体差异的研讨会上,一位小学校长将学生比喻成鲜花,他说:“有的学生是适时盛开的花朵,有的学生是还未开放的花苞。只要给予足够的阳光、空气、水分及耐心的等待,未开的花苞总会开放,而且有的迟开的花苞盛开时可能会更鲜艳、更长久。我们要
用静待花开的心态去对待孩子,接受他,尊重他,这样才能帮助他,促进他。
问题:
(1) 分析该校长发言中所蕴含的学生观。(10分)
(2)结合材料谈谈小学教师应树立怎样的教育观。(10分)
25.材料:
李老师批改五年级学生作文时,看到小勇的作文不足200字,而且字迹潦草,错别字不少,这样的作文打60分也就差不多了。但李老师想,只给一个分数对作文成绩一直不高的小勇不会有什么触动。于是,李老师经过认真思考,给他打了“100-25-15”,并附上文字说明:字迹不清,减25分;书写潦草,错别字多,减15分。小勇根据老师的评语,进行了认真修改。李老师给修改后的作文打了80分。
问题:
(1) 评析李老师评价作文的方式。(10分)
(2)如何通过作业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10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有6小题,任选1小题作答,多答只按第1小题计分,40分。考生可按照所学专业方向,选择作答。26为中文与社会,27为数学与科学,28为英语,29为音乐,30为体育,31为美术。)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未涂或多涂均无分。
26.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如何指导二年级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 (10分)
(2)设计本课识字写字教学的主要环节。(22分)
(3)结合教材和二年级学生特点,设计一项课堂小练笔。 (8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C。【解析】本题考查孔子的教育思想。“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悔焉”强调只要交肉干作为学费,不论你的水平高低或者能力好坏,都可以来接受教育。说明教育是不分等级的,体现有教无类这一思想。
3. B。【解析】本题考查21世纪的教育特点。教育必须面对全体人民,面向全体适龄儿童,并不论种族、民族、性别、肤色、语言、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只要达到一定年龄,都必须接受教育。
4. B。【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大纲内容。2016年教育部会同司法部发布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提出以宪法教育为核心全面推进法治教育,切实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此举将有利于学生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和遵守宪法。
5. D。【解析】本题考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内容。2014年第30个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发表重要讲话,勉励广大师生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6. B。【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研究方法。价值中立是指在设计问题时,应避免印证权威论断,也不应把个人的认识、观点和价值判断包含在问题之中,以避免对被调查者产生暗示作用,导致特定的有倾向性的回答。社会认可效应是指被调查者按照社会规范、社会期望进行反应,而不是反映自己真实的观点、看法和态度。这种现象一般出现在回答有关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问题时出现,因此设计这类问题时,应少用是否式回答,可以用情境式问题或两难问题代替。
7. C。【解析】本题考查小学生营养与健康。重力性休克是指疾跑后立即站立不动运动员心血管系统暂时功能失调引起的晕厥症状。长时间赛跑后,如果突然停下,下肢肌肉内的毛细血管和静脉失去肌肉收缩对它们的节律性挤压作用,加上血液本身的重力,大量血液积聚在下肢血管中,循环血量骤然减少,同时血压下降,导致患者暂时性脑供血不足。
8. A。【解析】本题考查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根据耶克斯和多德森的理论,学生完成较容易的任务时,学习动机水平应该偏高,两者呈倒U型曲线关系,故本题选A较高。
9. B。【解析】本题考查记忆干扰的内容。中间部分容易遗忘是因为存在前对后的干扰和后对前的干扰,即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10. C。【解析】本题考查学习的分类。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者是否理解学习的材料,讲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11. D。【解析】本题考查期待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亦称“罗森塔尔效应”或“期待效应”,也成为“期待效应”。该理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
12. C。【解析】本题考查创造性思维的特点。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该特征代表心智灵活,思路通达。对同一问题所想到的可能答案越多,即表示他的流畅性越高。
13. D。【解析】本题考查课程的分类。隐性课程亦称潜在课程、自发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如师生关系、校风、学风等。
14. C。【解析】本题考查课程评价。泰勒将课程编制过程划分为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价结果四个阶段,并被誉为“课程评价之父”。
15. D。【解析】本题考查教学目标分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旨在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起积极的态度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题干中“爱国情感”、“民族自豪感”皆属于情感分类。
16. A。【解析】本题考查教学原则。教师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同学摸一摸、看一看,具体的感知圆形的特点,体现直观性教学原则。
17. D。【解析】本题考查教学评价。质性评价方法的基本取向在于对评价信息的收集,整理与评价结果的呈现都充分发挥教育主体自身的投入,并以非数字的形式呈现评价的内容与结果。观察,访谈,自我反思等都是重要的质性评价方法。
18.D。【解析】本题考查教学组织形式。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成一班,由一位教师用不同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师给一个年级讲课,让其他年级学生做作业或复习,并有计划地交替进行。
19. A。【解析】本题考查导入方法。设疑导入又称悬念导入,教师有意设置一些带有启发性的疑问,引起学生的联想、思考,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从而进入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状态的一种导入方法。
20. B。【解析】本题考查教学环节。教师布置作业为学生能“跳一跳”、“够得着”的水平,符合可接受性原则的要求,体现难易适度。
二、简答题
21.【参考答案】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启示如下:
(1)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各门具体的学科教学都应研究如何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提出适当的发展任务
(2)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形象的,有趣的材料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
(3)各门具体的学科应该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提出既不超过当时的认知同化能力,又能促使他们向更高阶段发展而富有启迪作用的适当的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要走在发展之前)。
22.【参考答案】
小学班主任对学优生的教育策略如下:
(1)严格要求,防止自满;(2)不断激励,弥补挫折;(3)消除嫉妒,公平竞争;(4)发挥优势,全班进步。
23.【参考答案】
教育观察法的基本步骤如下:
第一,确定观察目的、方法和组织形式,拟定观察计划;
第二,创造观察条件,准备观察用具;
第三,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做精确而详尽的记录;
第四,形成观察报告。
其他答题方式如:(1)制订观察活动计划并选择观察对象及方法;(2)执行观察活动计划(3)进行总结交流,形成观察报告
三、材料分析题
24.【参考答案】
(1)材料中校长发言体现的学生观如下:
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个体差异性,要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培养。如校长发言中提到“学生如花朵,绽放有先后”体现此观点。
学生是发展的人,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教师要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带着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相信其具有发展变化的潜能。如材料中校长劝导教师要新等待,相信学生一定会像花朵一样绽放体现此观点。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材料中校长提及学生“绽放”的时间无法被教师调控,教师需要耐心等待和期待学生的变化,体现此观点。
(2)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教师用正确的观念来约束指导自己的行为,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
教师应该做到了解和研究学生。教师要与学生有共同语言,才使教育影响能够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
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既要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又要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既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各项指导工作,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
补充:可结合“师德为先、学生为本”作答。
25.【参考答案】
(1)李老师的作业布置符合新课改“以人为本”的理念的要求,是值得肯定和学习。
首先,李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新课改下学生观的要求。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立的人,我们要尊重和关爱学生,要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培养。材料中李老师了解小勇的特点,针对他的情况采取特殊的批改方式,体现了此观点。
其次,李老师的评价方法符合新课改的评价要求,对学生具有导向、激励功能。教师的评价能指引学生朝着理想目标前进,激发学生对某个学科的兴趣。改善学生学习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能使学生产生向更高目标迈进的信心和热情。材料中李老师使用正确的评价方式,最终使得小勇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积极改正。
最后,李老师的评价方式符合教师观的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促进者,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李老师通过自己的评价方式的改变,引导小勇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并获得成长和改变,体现此观点。
补充答题点:可从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学法创新)、师德为先、学生为本、直观教学等方面作答。
(2)①作业评价应符合学生的层次和发展需求名考试,应关注发展的过程,最好将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
②作业评价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具有可接受性。对于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我们要选择有趣生动的评价方式,帮助其提高学习效果,最终促进学生发展。
③作业评价方式应该多样化,不单纯是量化评价,应该量化和质性评价相结合
④作业评价评价主体要多元化,最好多方面力量共同参与
补充答题点:可从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学法创新)、师德为先、学生为本等方面作答。
原文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8202691